作者宋才发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法学学科团队领衔人,博士生导师。
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固定的哨所 每个牧民就是一个流动的哨兵 (宋才发率团赴新疆调查) 宋才发
牧民护边员是军警民联防体系中的“第三梯队”。笔者以多次实地调研考察的“西部边陲第一州”克州为例展开论证。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群山绵延高峰林立,每年有9个月的大雪封山期,冬季气温一般为摄氏零下40多度,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由于战略地位极端重要,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政府就在克州边境驻军守边。新中国成立以来,帕米尔高原地区始终处于我国反分裂和国际反恐的前沿阵地。为确保辖区内社会稳定,边防部队和克州支队沿着边境管控区组建了一支“点、线、面”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整个辖区的群众护边员队伍,形成了由“边防军守口、武警守片、牧民守面”的军警民联防体系,行之有效地护卫祖国边境的安全。牧民护边员是军警民联防体系中“民”的代表,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的边关,对辖区内的界碑、界桩乃至一草一木都谙熟心底。尽管他们不穿军装,却用自己的满腔赤诚甚至鲜血和生命守卫着祖国漫长的国境线。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克州牧民护边员队伍形成了全天候运转、全方位覆盖的边境守卫“第三梯队”,近年来在打击“三股势力”、维护边境秩序、保障国防安全方面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牧民护边员只是军警民联防体系中的“筋骨”而非全部。牧民护边员本人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出勤护边,家里的其他成员立即代其履行护边职责,形成了“家有护边员,全家都护边”的动态护边系统。正式护边员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譬如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有119名正式护边员,完全靠他们守护118公里长的边境线和9个通外山口难度极大,必须依靠更广泛的牧民群众一同护边,牧民群众都有强烈的卫国责任感与戍边义务感。这些在历史上就有着戍边传统的牧民们,是广阔边境线上真正的“主人”, 是一支不占编制、永不撤离、誓死为共和国守边的“部队”。帕米尔高原漫长而寒冷的冬天给边境防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每逢大雪封山部队生活给养发生困难的时候,柯尔克孜族牧民宁愿自己不吃不喝,让自己的牲畜挨饿,也要把最好的食物和草料送到部队。每当官兵巡逻路过牧民毡房的时候,主人都会像迎接亲人一样招待他们,宁可自己睡地铺也要让官兵睡新被褥。有些家境清贫的牧民家庭,哪怕是过春节也舍不得杀一只羊。但只要发现边防战士或武警战士的脚冻伤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立即杀羊用热羊血给战士洗脚,用热羊皮为战士裹脚。我们在调研中获悉,在库鲁木都山口就有一位年过七旬的守山老人莫依丁,在他40多年的守山戍边中,曾经6次救起冻伤、摔伤的解放军官兵达20多人。在帕米尔高原漫长的边境线上,几乎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固定的哨所,每个牧民就是一个流动的哨兵。 牧民护边员为祖国边疆稳固做出了重要贡献。牧民护边员戍守边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牧民护边员戍边弥补了武装警察兵员不足问题。武装警察是我国戍守边疆的主体。为了向世人昭示和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将军队的数量和规模控制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限度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多次主动采取单方面裁军行动,共裁减军队员额约200万,大规模裁军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也极大地减少了军费支出。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方针,重视并推动区域裁军和建立信任合作。譬如,1996年4月和1997年4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就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根据这两个《协定》,中国致力于在相互同等安全原则的基础上,把部署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之间保持睦邻友好关系相适应的最低水平,使保留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只具有基本的防御性功能。由于克州边境线长达1200公里,几乎占全国陆路边境线的1/20;人均边境线长2.3米,是全国人均边境线最长的自治州。克州牧民主动加入到戍边队伍中来,有效地弥补了警力不足的问题。(2)牧民护边员戍边发挥了熟谙地情的独特优势。边防部队官兵大多数不是当地人,要熟悉和了解这样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势必要经历一个由“生疏”到“熟谙”的过程。与之相反,牧民们对于养育自己的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无论大小事情处置起来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譬如,克州牧民在配合边防部队护边的过程中多次擒获非法越境者,为边防部队找回丢失的军马等。(3)牧民护边员戍边配合边防部队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克州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变化无常,洪水、干旱、雪灾、冰雹、霜冻、大风、浮尘、干热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捍卫和完成保疆卫国的神圣使命,尽管冰天雪地、风沙漫舞,驻守在克州的边防官兵毫不畏惧和气馁,常年驻守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哨卡上。然而在克州一些气候极端恶劣、人迹罕至甚至无人区的地方,根本无法派兵常驻哨所,只能靠护边员轮换着长途跋涉到那些地方一边放牧,一边守护祖国领土的安全。越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形下,越能体现克州牧民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保家卫国的责任感、护边固边的义务感。
原载《中国民族报》2011年3月4日第5版《理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