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欢迎登录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文 > 海外侨民 >

英国印象

时间:2014-01-19 16:57来源:未知 作者:PAUL ZENG 点击:
英国的话题现在很热,因为正在召开的伦敦2012奥运会。我曾经在英国读书和采访,在那里留下很多的记忆,在这个时候希望和大家分享。 印象一 图书馆 最早体会到伦敦图书馆的好处是

 英国的话题现在很热,因为正在召开的伦敦2012奥运会。我曾经在英国读书和采访,在那里留下很多的记忆,在这个时候希望和大家分享。

  印象一 图书馆

  最早体会到伦敦图书馆的好处是我初到英国的日子。

  脱离了上班的烦恼,在远隔着万水千山的异国他乡,每天待在家里,着实在享受着生活的悠闲。每天一日三餐之后,看过了主要以家庭主妇为收视对象的脱口秀节目,便是漫游在书的海洋了。一本好书,一个舒服的躺椅,一个燃烧着果木的漂亮壁炉,一个主妇,如果在身边还有一个玩耍的孩子,那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生活画面了。

  书,在伦敦是不必买来看的,一是因为那里的书很贵,就算便宜的畅销书也要3镑4镑的,如果是好书,比如经济类的,传记类的,工具类的,或者DIY指导类的,还要贵更多。二是那里的图书馆借书很方便。借书的好处很多,既省钱,又满足了中国人“书非借不能读”的习惯,再有就是省心——不必买来那么多书柜保存它们,搬家的时候更是少了很多行李,当然,那些买书来做装点门面的不在此列。

作者与苏格兰装束的英国人合影

  其实在北京,很多人也是希望能够借书读的。可是,到图书馆借书的不方便,真的是让人望而却步了。先是交押金办卡,每个图书馆的卡是不同的,而且不能通用。卡的使用期也不同。也就是说,如果你希望借阅的图书A馆没有,那你只好去B馆了,并且你需要一张B馆的卡,押金依旧。A馆B馆的距离一般也很远。

  在伦敦,办理图书馆的卡是不需要押金的,你只需提供自己的住址和信用担保,也许是学校或者单位的介绍信,也许是你的帐单什么的。办卡之后就可以借书了。如果想借的书A馆没有,A馆还会为你从其他的图书馆调来。还书就更方便了,你在A馆借书,可以到其他的馆还书。我不懂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也许是他们的信用比较好,也许是他们的图书馆的数据库比较好,也许……我不是搞图书管理专业的,但是我深切的感到,我在伦敦读书的日子是那么惬意。以至于后来我又申请了学校,在那里读书,更全面地享受那里借书的方便。

  有学生证的人,可以享受到比主妇更好的借书待遇。学生可以到更多的学术图书馆借书,很多的学校图书馆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开放,也对一些其他的学校的学生开放的。特别是在写论文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去利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图书资源。

  他们的图书馆很多,你会有一个单子,单子上写着你居住附近的一些图书馆,以及他们的开放时间。还有预定书、续借等业务的电话或电子办理的方法等有用信息。很多的医疗、法律、旅游等册子、地图等也在那里的架子上,免费索取。

  书不一定是“非借不能读”的。但是借书读的乐趣,却是在方便的借书环境下才可以充分享受的。

  印象二 小声交谈 保持距离

  初到英国的最大感受是安静。安静让你充分享受喜鹊的鸣叫,细听风声、雨声。

  体会到安静是因为在北京难得享受到如此安静。在超市、在商场、在饭店、在公共汽车上、在飞机上、火车上,甚至在图书馆、在办公室、在公园,都让人感到不安静,本来享受生活的热情就被浇上了凉水,而浇过了水,还依然烦躁。

  伦敦也是国际大都市,人多,拥挤,但是你却很难感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如果人们交谈,大多轻声细语,不会做“旁若无人”状,高谈阔论,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的现象。在饭店也是如此,大家可以轻声交谈,隔桌是很难听到彼此的交谈内容的。不是因为保密,而是因为大家彼此尊重,尽可能地不去互相打扰。

  初到伦敦,另一个感受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

  不管是在超市结帐,还是在等车、上车,大家都保持距离。很少有人挤人的现象。在结帐的队伍里,没有人亦步亦趋地跟在你身后。他们的道理似乎很简单,就是按照顺序,你亦步亦趋也是同样的顺序呀。如果身体的接触没有示好的作用,何必紧随其左右让人家反感呢!

  我是百分之一百的爱国分子,我坚守自己的国家,也热爱自己的国家,只是觉得“文明只差一点点”,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印象三 酒吧

  没有出国的时候,总觉得酒吧是一个新潮的人们消磨时光的地方,在那里享受点小资情调,点着蜡烛,喝着红酒,听着不一定懂的音乐,有的甚至奢望着一次邂逅,梦想着梦中情人的出现。当然,那也是个奢侈的地方,一杯国产红酒要30元,相当于超市的一瓶酒。

  但是出国后发现,其实酒吧也好,咖啡馆也好,是再普通不过的去处,就是喝酒聚会、和朋友一起聊天的地方,既不奢侈也不浪漫。国外的酒不是自由买卖的。中国的人比他们看起来年轻,所以你买酒的时候也许会遭遇质疑,问你“满18岁了吗?”,也许你需要你的护照进行证明,才能把酒买走。如果卖酒的不到18岁,他也没有合法的资格卖给你酒。一些商店也是不能经营酒的,一些餐馆也一样,他们需要“license”(销售或者经营酒的执照),才可以卖,或者允许你在他们的店里喝酒。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有了专门经营酒的酒商店,有了专门让你喝酒的地方——酒吧。

  一次,在北京的街头,遇到一个美国来的老外,他四处问哪里可以找到酒吧,要喝上一杯。我告诉他,在友谊宾馆的旁边,北京外语大学的附近,可以找到一些。这个位置距离他问路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他抱怨说,“唉,在北京找到个酒吧怎么这么费劲儿!”我笑了笑说,“在北京,不是只有酒吧才可以喝酒的,所以中国的人一般选择在饭店里喝酒。我们这里没有“license”就可以买卖酒的。”听了我这样说,他恍然大悟,“哦,原来是我不懂国情。”

  呵呵,原来,在这样国情下的酒吧,纯属“附庸风雅”!去酒吧喝酒的人们也是“东施效颦”了。

  印象四 英国人

  英国的气候是不好的,不好的出了名。 很多的电影小说都离有很多关于英国天气的故事。(以至于Burbury风雨衣和雨伞都出了名)

阴雨、潮冷、大风、夜太长,等等,这些几乎都无法与那里的美联系起来。视觉的享受也要与身体的感觉联系到一起的,否则,美的享受不够彻底。

  因此,英国人喜欢阳光和沙滩,如果你的旅游广告和阳光沙滩联系在一起,那英国人能够向往的流出口水。

  如果就此得出结论,自己没有的东西,英国人就向往,那就错了。

  英国人是保守的。保守的出了名。他们把家里的很多东西当作古董一样的流传下来,所以那里的家具多少年都一个款式,越老越值钱。地板也是原始的木头,随便“DIY”成你喜欢的颜色。他们的地毯也不经常换的,他们似乎不喜欢新的东西。他们的家里喜欢保留个壁炉,也许不是真的取暖生火,但是他们还要有个壁炉做个摆设,因为那种无法割舍的怀旧情结。如果你的家里有个壁炉,房子的卖价会好很多的。

  英国人喜欢“delicate”,精致的东西。他们把玩细节,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吃一块儿饼干都讲究到草坪,还要铺上一块毯子,配上一杯红酒。不信?你可以参考一下《憨豆先生》。

  他们喜欢历史,没有什么遗迹的地方都可以给你讲出很多的战争故事。让你站在空旷的苏格兰高地,俨然听到了遥远的马蹄声,仿佛看到了罗马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法兰西人的撕杀。在那些保留完好的古堡里,似乎感受到里面曾经的阴谋。那么多的“castle”,那么多的名人“residence”,依然在原来的位置,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福尔摩斯故居边的地铁站内

  他们喜欢国王的时代,以至于到了现在他们还保存着女王,时不时地进行崇拜,还搞出些爵位,找小贝、John Elton来见见。

  但是如果说他们保守,他们又以“设计创新” 之 英国人印象" type="#_x0000_t75">出名。如果说他们守旧,他们又搞出那么多的“诺贝尔科学奖”。

  轰轰烈烈的时代似乎比较遥远了,可是如今的英国仍然不那么默默无闻。

  从英国回来的男士被说成变“傻”了,到底是绅士了,还是“傻”了?

  不知道答案。

(责任编辑:PAUL ZENG)
顶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