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欢迎登录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文 > 华侨眷属 >

华裔毕业生谈来华求学:感受中华文化 就业增砝码

时间:2014-01-09 15:25来源:未知 作者:PAUL ZENG 点击:
23岁的慧钏是一位马来西亚华裔,自幼就读中文学校,因此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尽管如此,她仍然承认自己在来北京大学读书之前,对中国知之甚少。 来自菲律宾的有泉则从小就对

23岁的慧钏是一位马来西亚华裔,自幼就读中文学校,因此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尽管如此,她仍然承认自己在来北京大学读书之前,对中国知之甚少。

来自菲律宾的有泉则从小就对中国情有独钟,他说:“我喜欢读《孙子兵法》,由于生活环境和华文教育的局限性,菲律宾华人青年一代对中国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了解祖(籍)国的愿望太强烈了。我要通过学好中文,打开研究中国哲学的大门。”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慧钏和有泉这样在外出生长大的华裔青年回来“寻根”求学,除了情感,他们看重的还有中国的经济前景与工作机会。临近毕业,这些华裔学生回顾过往几年的来华学习经历和校园生活,感觉收获颇多。

“中国与世界的经贸、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尤其是与南美洲、中南美洲这些资源丰富的西班牙语系国家,因此用到西班牙语和中文的地方也比较多”。在阿根廷土生土长的华裔奕蕊从小接受英语、西班牙语双语教育,为了提高中文水平,将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5年前她和哥哥来到中国留学。

和奕蕊一样,“语言”也是慧钏就业时最自信的“砝码”,即便今年毕业后她选择回马来西亚工作。

“来到北京之后,我发现北京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才会有动力,有拼劲。相较之下,阿根廷的生活节奏慢了很多。人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多听多看多努力,这也是我留在中国就业的原因。”

如今,奕蕊和哥哥一样,坚定地选择留在北京。他们的爸爸是阿根廷著名侨领,给予兄妹俩很多支持与鼓励。

在奕蕊看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多年沉淀出来的中华文化,很多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比如,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勤劳节俭,还有中国人的待客之道等。生长在异乡的华裔,仅从书本上是体会不到这些的,只有真正踏足这片土地,才能领略到世代相传的中华美德。

即将在清华大学拿到硕士学位的缅甸华裔祖贤,刚刚交出了精彩的毕业作品——纪录片《轻雾弥漫的SarPannAein》。这部耗时5个多月完成的作品,通过缅甸高考群像,展现了缅甸人民安详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以及佛教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公映时,反响热烈。

“清华大学优质的教学水平,使我积累了扎实的新闻传播与影视制作功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与做事。我相信回到缅甸工作时,这会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慧钏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中国就像《Survivor(幸存者)》,一个挑战生存的地方,若你成功地在这里生存下来,训练出钢铁般的意志与卓越的交际能力,那以后你去其他地方都没有太大问题了。或许,这就是中国带给华裔青年们最好的成长与恩赐。

(责任编辑:PAUL ZENG)
顶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