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通过《中国致公党党纲》;选举陈炯明(1878-1933)、唐继尧(1883-1927)为党的正副主席总理。这一次恳亲大会为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致公党的成立,标志着华侨政治力量的新的崛起。中国致公党成立后,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致公堂组织也实行改堂为党,使致公党的组织遍布亚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但由于洪门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改堂为党的决议,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门团体中普遍实行,实际上形成了党堂并存、堂党不分的格局。在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又决定存堂保党,以党领导堂,这一决定和“一大”相比是很大进步。“九·一八”事变后,致公党领导广大党员投入了抗日救国斗争,并通过致公堂等洪门团体发动华侨积极支持国内一切抗日救亡运动。司徒美堂也立即联合各侨团组织,发动了募捐救国,又亲自携带侨胞及捐赠物资到上海慰问十九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司徒美堂以古稀之年,奔走呼号于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巴拿马等国之间,宣传抗日救国。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下侵略南洋各国,激起东南亚各族人民的愤怒反抗,海外的致公党(堂)组织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或组织华侨抗日武装,参加当地人民的抗日军。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洪门人士许志猛、官文森、封奕敏、陈演生秘密组织发动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 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建党以来,致公党致力于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关注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抗日战争开始后,致公党号召广大党员投身抗日,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从此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致公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本准则,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长期以来,致公党作为参政党,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致公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为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作出贡献;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以及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积极向政府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合理要求;积极开展对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联谊活动,广交朋友,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同时,做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引进工作,开展对外友好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致公党将继续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鼓励海外侨胞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为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推动所在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关心和支持祖国(祖籍国)的现代化建设;团结和引导广大归侨侨眷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加强同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的联系,鼓励他们回国服务和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广泛联系海外侨团和人士,促进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华夏儿女的大团结,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做出不懈的努力。 致公党成立至今,已召开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陈其尤、黄鼎臣、董寅初、罗豪才。现任主席万钢,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副主席王珣章、程津培、杨邦杰、严以新、黄格胜、曹小红(女)、李卓彬、闫小培(女)。 目前,致公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江苏、浙江、辽宁、湖南、安徽、山东、海南、贵州、湖北、陕西、河南等省、市都有地方组织。 |